微光成炬,熠熠生辉——致敬北京燕化医院核酸采样志愿者
疫情期间,随着北京市核酸采样志愿者招募工作启动,一个个核酸采样志愿者,经过筛查、审核、培训后也在燕山地区上岗。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广大志愿者,不畏艰险、勇挑重担、无私奉献,成为疫情防控中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5月28日,在医院疫情防控指挥部统筹安排下,燕化医院成立了一支由护理部孙爱梅主任、护士长谢小明、刘佳、张艳芬、刘思佳、赵巍组成的培训师资队伍,负责燕山地区核酸采样志愿者的培训与考核。对志愿者进行院感防控、涉疫垃圾处理、穿脱防护服及口咽、鼻咽拭子核酸采集等内容的培训及考核。

截止目前,燕化医院共完成50人的考核,其中26人合格,目前,考试合格的志愿者利用自己的时间,在燕山各常态化采样点开始核酸采集及入户核酸采集工作。
这些志愿者都是具有医学背景爱心人士,虽然职业经历不同,但都怀着一颗热忱之心,他们热情饱满,不计较个人得失、不畏高温酷暑、逆行而上,与燕化医院医务工作者们,同心抗“疫”,并肩作战!
以下是部分核酸采集志愿者的工作心得
郭启鹏: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虽然多年的媒体从业者以及工程师经历,让我逐渐淡忘自己曾经的医学生身份,但是在看到“核酸采样志愿者”的招募消息时,我仍旧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我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有多高尚,我只是做了一个普通市民该做的事情。当核酸采样成为常态化,势必会占用更多的医疗资源,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最专业的人去做更专业的事。而我们的出现,就是解放医护人员回归岗位的最好的媒介。
《名贤集》有云: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我从没想过用我的行为去感染其他人,只是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到更多的人。
陈娜:我是一名核酸采样志愿者
无情的新冠打乱了我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每天关注阳性病例数据及社区管控措施成了习惯,出入检查健康宝及核酸检测成了常态。当某些地方疫情爆发时,看到医务工作者冲在了抗疫的前线,不管在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天,保护着我们每一个人。北京房山出现疫情以来,作为一个曾经的医学院毕业生的我,突然想为疫情做点儿什么。
看到新闻说招募采样志愿者,在家人的支持下,我积极地报了名。很快我跟大多数参加的志愿者一样收到了中华医学会采样培训的通知,有视频培训和直播培训,紧接着我接到了燕化医院赵老师的电话,开始采样考核。走进会议室,我的心情很激动又很紧张,我们一起考试的大概有20多个人,当看到监考老师对前面考完的考生有失误或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很耐心地指导和纠正时,我慢慢地也放松心情,很高兴我考试通过了。

6月11日,我第一次穿上防护服,开始了入户采样和集采的工作,一上午下来,脱下防护服,我的衣服几乎湿透,但能为社会做出一点贡献,心里还是美滋滋的,尤其得到各位老师的肯定及家人朋友的支持时,累点儿也是值得的。
由于只有周六、日才能过来帮忙,到现在志愿采样服务3次,时长累计17小时。在未来我会继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希望疫情能早日结束。
陈瑞萍:我是一名医学生
早早来到工位,穿戴好防护服和面屏的时候使命感油然而生。采核酸的那天恰逢健康宝修改核酸计数规则,涌入了比之前更多的人测核酸。在志愿服务的几个小时里,一刻也不敢停歇,只为了可以给更多的人采集核酸。虽然在空调屋里,汗水还是浸透了衣服,手指也浸在汗水里。在这次的志愿服务中我更能体会医护人员的艰辛,也让我有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使命感。疫情终会结束,我们定会站上胜利顶峰。
志愿者风采

向你们致敬!
可爱又英勇的核酸采样志愿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