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路守候——新国展方舱医院“感控人”
最近常有人问我:“如果再给你一次选择的机会,你还会义无反顾地这样选择吗?”“会!我们都会!”答案是坚毅的。

2022年11月16日,接到“支援新国展方舱”电话的那一刻起,我心里倍感沉重。作为一个两岁孩子的母亲,也曾想过放弃参与此次任务,但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南丁格尔与希波克拉底誓言促使着我必须执行使命,迎难而上。21日清晨出发前,我没有告诉家里,拿上行李,看着孩子熟睡的那小小的身躯,我咬牙默念“不能哭”,我何尝没有不舍和顾忌。但在亲情与大义之间,我依旧转身,选择了逆行,为医者担当、为国家使命而行。
在方舱医院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然没有直接治病救人,但却每天和病毒“斗智斗勇”,他们就是“感控督查组”。他们接受过最严格的培训,以实际行动坚守在抗疫一线,在方舱医院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火墙,守住医护人员“零感染”底线、红线,这一责任落在了感控“守护者”身上,切实保障每一位进舱医务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身为曾经从事ICU的我(现医疗发展部)和急诊出身的刘晓丽(现医保办),在专业院感办杨立东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加入到方舱医院的“感控人”队伍中。“做好防护,不要疏漏任何环节,等你们安全下班。”每一组医疗队员进舱前,我们总会这样叮嘱。在工作中,杨立东老师也在一直叮嘱我们:“保护好医疗队每位队员、坚守好防控红色底线,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没有进舱前,我们的感控工作便开始了,“转身,抬手,下蹲,口罩压严实了吗?”每一位入舱前的医护,都要在感控监督员的“唠叨”中仔仔细细地检查,通过后方可入舱。同时感控工作也是方舱内最危险、最重要的岗位之一,感控监督员需要从清洁区逆向经过二脱区、一脱区,进入污染区,做好环境的消杀以及医疗垃圾的清理。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运送医疗垃圾,大到地面,小到门把手的擦拭,一套程序下来,汗如雨下,尽管如此,但这是我们“感控人”的使命,确保战友们干干净净地出舱,安安全全地回到酒店。

每班结束,感控监督员会再次穿上防护服,进入防护服脱卸区(一脱区,二脱区),确保下班的医疗队成员规范脱掉防护服,感控监督员也需要最后一个出舱。在这条路上,我们坚定的背影,也是队员的安全防火墙。
不管几点结束工作,回到酒店,感控组及红区负责人安笑颖护士长,我们总会打开手机开启视频会议,说一说每日感控问题,由院感办杨立东老师对医护进行线上培训及答疑。

一转眼,离开家近20天了,我,一个90后两岁孩子的母亲,到达驻地当晚,孩子发来视频;“妈,回家吃饭。”那稚嫩的语气,让我不忍告诉他“也许好一阵子妈妈都不能陪你吃饭”。院感办杨立东老师,更是处于上有老,下有小,孩子学习的关键期,他开玩笑地说了一句:“我来方舱家里都不知道,不想让他们操心。”可转过头时的背影,我明明也看到了不舍。刘晓丽,双职工家庭,丈夫是我院急诊科医生,本就因疫情,异地通勤,两口子很久没有回家看过孩子了,这一进方舱,更不知何时可以回家陪陪孩子了。对于亲人,我们也许只能视频通话道一句平安吧。

我们是父母,是子女,是妻子,是丈夫,但我们更是方舱医院的“感控人”。我们一起努力,打赢抗击疫情的保卫战,迎接胜利的曙光。燕化医院的战友以及团队所有战友,我们安全带您回家!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依旧会像种子一样,坚持扎根奋斗在方舱抗疫一线,向阳而生!
撰稿:医疗发展部乔雪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