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人文护理理念 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北京燕化医院开展护患身份互换体验活动
日前,为深入贯彻落实《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推动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北京燕化医院护理部组织临床科室开展了“换位体验—用心服务”为主题的护患身份互换的活动。通过护士模拟患者视角亲身体验就医流程、护理操作等项目,各科室精准发现护理服务中的薄弱环节,针对问题进行整改,有效提升临床护理质量与患者就医满意度。
一、沉浸式体验找差距,聚焦临床痛点
“平时为患者撕除电极片时没有感觉,从自己身上撕除时才发现这种刺麻的感觉真难受”这是胸科护士杨新静在体验胸部术后患者使用监护仪护理后的真实感受。活动中,各科室结合专科特点设计体验场景,内科系统重点模拟长期卧床患者的基础护理流程,外科系统聚焦围手术期患者的术前准备与术后康复,妇产科则还原了孕产妇从入院待产到产后护理的全周期服务。
在心血管内科,护士们通过“2小时电子压迫止血器使用”体验经股动脉入路造影后使用电子压迫止血器患者的就医困境,发现在患者电子压迫止血过程中人文关怀不够,指导干预方法单一等问题;儿科护士化身“小患者”,在家长陪同下完成雾化吸入治疗,直观感受到儿童对陌生环境中进行雾化治疗的恐惧心理;急诊科则模拟了患者进行肌肉注射时的场景,直观感受到患者接受治疗之前的尴尬与紧张情绪。

二、靶向施策抓改进,落实行动计划
针对体验中发现的问题,各科室对照《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要求,制定“一科一策”改进方案。在基础护理方面,ICU优化不同体位患者拍背排痰流程,为每个床单位都配备的拍背器;手术室针对眼科视力障碍患者术患者介入手术室的流程进行改进,推行“分时预约+术前访视+搀扶接手术”的模式,保障患者安全的同时,减轻患者因无法视物带来的焦虑情绪。
人文关怀维度呈现诸多创新举措:内分泌科为听视力障碍的老年患者采取不同的宣教方式,从而提高宣教的效率,同时提高患者的接受程度;肿瘤科、康复科优化使用约束具的流程,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患者焦虑情绪;肾内科改进了监护仪电极片粘贴的方法,给予更有针对性的关怀措施。这些措施精准呼应了行动计划中“强化人文关怀”“做好健康指导”的要求。
在质量安全方面,各科室重点加强了核心制度落实。消化科将“引流管注意事项”制作成可视化温馨提示牌,粘贴于病房的醒目位置;普外科优化了灌肠的操作规范,对灌肠液温度进行精准把控,减少患者肠道刺激。
三、经验共享促提升,构建长效机制
在经验分享会上,25个临床科室汇报了科室互换角色互换体验活动的情况,并着重介绍了针对体验中的问题进行的改进措施。消化内科的“引流管注意事项提示卡”、ICU的“拍背器使用”、内分泌科的“跌倒高风险患者宣教模式”等创新做法具有借鉴意义,后续将进行推广,护理部将建立“月跟踪、季评估”的长效监督机制。

此次护患身份互换活动是我院落实国家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的具体实践,通过"体验-反思-改进-提升"的闭环管理,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深植于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部孙爱梅主任在活动总结中指出:"只有真正站在患者角度,才能读懂那些未被言说的需求,行动是最好的语言,改变是最好的回应",并希望大家要以终为始,以点带面,以人为本。本次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不断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没有结束,我们要一直在路上,持续进行改进,不断提高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