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有我们,消化科全员在行动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并迅速蔓延至全国。无数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及湖北省各市,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他们与时间赛跑,赢得生命与希望,成为这个春天里最美的逆行者。在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抗击疫情之时,北京燕化医院消化科全员众志成城,团结一致,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谱写着平凡而感人的抗疫之歌。
面对严峻的疫情,医院下发了《全力以赴抗击新冠疫情》的倡议书。接到倡议书后,消化科主任崔立,医生仇娇敏、郭跃东纷纷申请奔赴抗疫前线,护士俞文凤、武晓楠、雷曼、穆成禹在第一时间向护士长请缨,要求驰援武汉。他们之中,有的人孩子尚且年幼,有的人尚未成家,有的人需要照顾年迈的父母,但在疫情面前,大家都愿意舍小家、顾大家,在国家危难之时,渴望尽自己一点绵薄之力。
他们听从上级和医院统一安排,护士俞文凤、武晓楠顺利入选第一梯队,随时待命,奔赴一线,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和精湛的技术为患者服务。


应对疫情,我们必须要掌握规范的防护方法。为此,医院多次进行了疫情相关知识的全员培训,护理部也做了防护操作的相关培训。为了能真正将培训内容落到实处,在春节假日期间,孙玉娟护士长每天坚守在科里,负责给大家培训防护操作。消化科全员在假期提前返岗,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标准防护的全部操作流程。洗手,戴手套、帽子、口罩,穿脱防护服、隔离衣,每一处细节都保证准确到位,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科里也多次进行了处理发热病人的相关演习,只有做好这些,在疫情真正来临之时,大家才能不慌不乱,才能有条不紊地应对和处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大多有发热的症状,因此发热门诊不仅成为抗击疫情的前沿阵地,也成了令患者望而生畏的地方。院领导对发热门诊的工作十分重视,将工作部署到每一个具体细节。层层把关,道道排查,方能做到无一漏诊。
随着发热门诊工作量的不断增大,院里调配部分科室的医护人员到那里进行支援。消化科护士高春敬、胡艳军和王蔓被护理部指派到发热门诊进行预检分诊、标本采集及送检等相关工作。王久君医生负责在发热门诊备班,需要增援时,随叫随到,认真筛查每一个发热患者,同时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对部分焦虑及过度担心的患者进行耐心安抚。虽然不能去武汉驰援,但能奋斗在院内抗疫的第一线,她们也倍感荣幸。


为了确保进入病房的医务人员、病患家属、护工等人无发热等不适症状,住院部每个科室均设置固定人员负责为进入科室的人员测量体温。这项任务虽然看似简单,但具有重要意义。消化科韦兴静护士每天认真地做着这项工作,面对家属的不理解,她不厌其烦地耐心解释。她说:“虽然医院里设置了多个监测体温的关卡,但我要做好我的工作,不能有一丝含糊,要将疫情的隐患降至最低。”午休时间,连班医生和管理员张秋玲轮流负责该项工作,大家都是认认真真,毫不马虎。

在疫情持续的日子里,病房里的工作照常继续着。虽然患者数量明显减少,但为数不多的住院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丝毫不轻。每一位管床医生都认真负责地处理病患。每个周五,崔立主任依旧带领全体医生进行科内查房。她详细了解每个患者的病情和诊治经过,认真分析化验及检查结果,提出最适合的诊疗方案。用她的脐疗方法和中药处方,成功治疗了几例难治的患者,使他们能够康复出院。病房里的护士因人员紧张,工作量增多,经常需要加班,她们除了完成日常的护理工作外,还负责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防护知识的培训及心理疏导,用她们的乐观心态扫除了疫情期间笼罩在患者和家属内心的阴霾。
作为消化科重要组成部分的胃镜室,在疫情期间,仍然向患者提供急诊内镜诊查服务。并按照北京市内镜学会的管理条例,疫情期间,严格按照标准做好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他们戴上护目镜、穿好防护服和隔离衣进行内镜操作。几个病人检查下来,王铁汉主任、卢志娜护士的衣服都湿透了。虽然浑身难受不舒服,但他们仍然坚持一站就是一个上午,不怕苦,不喊累。在疫情面前,人人冲在前面,甘于奉献,勇于担当。


虽然我们没有与疫情做面对面的斗争,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每个人都由衷地体会到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在抗击疫情期间,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平凡之中亦显伟大,也是对医院、对国家最大的贡献。
疫情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拉近了心与心之间的感情。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我们坚信全国上下戮力同心,一定能早日战胜疫情!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