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English

医院新闻

来自发热门诊一线的报道

发布时间:2020-02-28
字号:
+ - 14
当这次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来临时,北京燕化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医护人员并没有恐慌,而是在医院党政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勇敢地担起了责任和义务。

在科内战前总动时,我对大家讲道:同志们,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我们都是经历过SARS的,有经验,有斗志,没什么可怕的。当年,我们打赢了SARS疫情歼灭战,相信这次也一定能打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歼灭战!我们的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同时,在战术上我们也必须重视起来,一定要先做好防护,确保医护人员一例都不被感染。能做到吗?

大家坚定地回答:能!护士王小丽本来春节准备带着男朋友回东北老家去见父母,当我宣布感染性疾病科所有的医护人员都要做好应战准备时,她的眼泪在眼眶中打转,但最终没有掉下来,并积极投入到工作中。

image.png

感染性疾病科护士兼顾分诊挂号、收费、发药、抽血、输液等多项职责。但大家没有怨言,没有叫苦,认真地干好本职工作。即使下了夜班,有许多工作需要我和护士长去协调、交流,我们仍然坚持在岗位上。

image.png

记得那是年三十那天,放假了,那天我值班,有外地回京的人、有武汉接触史的人,还有本地发热的病人,病人就诊数量持续增加,我们的防护级别升级到二级防护,防护服密不透气,时间一长,里面的衣服都湿透了,护目镜压得眼眶痛,饭也顾不上吃了,心里就有一个目标:疏导病人,治愈患者,阻断传染!还好,经过筛查,没有发现疑似病人,当告知患者“不是新冠病毒感染”时,患者会情不自禁地用劲儿举起手臂:YE!就像邓亚萍每次赢球时那挥舞前臂的动作,紧接着就是下一句:谢谢,大夫辛苦!

image.png

是啊,面对病毒,我们和患友一起战斗!当脱下防护用品时,看着镜中的自己,笑了,这还是自己吗?眼眶周围被护目镜压得深深的印痕,面部有些浮肿,扎起的马尾也有些松散,头发爬在头皮上,衣服湿了,当时的形象,真的没法儿见人了……

随着发热病人的增多,医院领导从各科抽调来发热门诊支援医护人员来了,我们的战斗力也在不断增强。可新来的医护人员虽然已经进行了岗前培训,但缺乏实战经验,同时刚进入发热门诊都有一种恐惧、害怕心理,毕竟不是从事传染病工作的。

我和护士长就一直陪着值班,不断地监督指导安抚,直至消除顾虑,能够独立沉着应战。叮嘱他们首先防护必须到位,然后救治也必须到位!

医用防护物资,虽然医院首先满足我科使用,但我科在疫情一开始就实行专人管理,人员使用签字领取,要求既要满足值班医护人员需要,又要杜绝浪费,做到勤俭节约,受到主管部门的表扬。

作为院级专家组成员之一,我和其他科室专家人员一起,不论白天黑夜或节假日,疫情就是命令,24小时随叫随到,对可疑患者随时进行会诊、病例讨论诊断和治疗。还要参加区级专家组,区内6家医院不同学科同仁经常互相交流,分享经验,共同抗击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疫情。

在工作中大家互相鼓励、互相帮助。穿的防护服是否合格,互相检查,穿的防护服大,面部和防护口罩有缝隙,帮你剪一个胶条粘上。你工作时间比较长了,即使没到换班的时间,我也换你休息一会儿。就诊的病人多了,休息的医护人员随即上岗。大家辛苦并快乐地工作着,为能在抗击疫情中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感到自豪。

image.png

那时,湖北的确诊人数还在不停地上涨。北京的人数也在小幅的增长,来这里病人的恐惧心理也在上涨。一位发热女患者因为恐惧,到病房后不配合诊治,对医护各种嚷骂,后来,院领导、警察都前来劝导,患者情绪才逐渐平稳下来。

我对病人的情绪表示理解,一边抚摸着她的肩膀,一边安抚她:既然发热了,咱就得配合医生,先筛查,排除后,咱们就都放心了。您不要害怕,我给你安排了单间,非常时期要互相理解,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就安全了,病情轻可以回家治疗。她哭了,等她哭完,她还是配合我们进行了诊治,最后排除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在病人的药物治疗的同时,心理治疗也非常重要,尤其是需要隔离治疗的病人。当告知病人需要隔离观察治疗时,大部分人很配合,怕疾病传染给家人及他人,这是对自己和社会负责,我们为这样的患友点赞。还有一部分人表现出焦躁、愤怒,甚至歇斯底里,他可能开始斜着眼看你,大声嚷嚷,说没病,不配合检查隔离留观,对医护人员百般挑剔,甚至有的患者把药倒在抽屉里用水浇湿。有的还用难听的语言骂医护人员,我科年轻的医生都被骂哭了。

image.png

这一切,我们默默承受,尽力谅解并默默满足患者的要求,安抚患者,心里只有一个希望:病人痊愈,没有传染性。我们的行为最终博得了患者的理解,当患者出院时总是听到道歉声和赞美声。每当这时,我们就知足了。

撰稿:感染性疾病科王征
阅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