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科特色疗法——穴位埋线
北京燕化医院中医科即日起正式开展穴位埋线治疗。
【穴位埋线简介】
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的一种延伸和发展,是用特制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将人体可吸收的载体羊肠线(15天左右可自行吸收)植入相应的穴位,长久刺激穴位,起到“健脾益气、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气血”的作用,从而调整了患者的植物神经和内分泌功能,达到祛病强身、保健美容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埋线一次相当于针刺十次或数十次,疗效持久巩固,省时方便。
【穴位埋线的机制及适应症】
调整胃肠功能:穴位埋线对食欲有双向调节作用,对于食欲特别旺盛的肥胖患者,可以抑制亢进的食欲,减轻饥饿感,增加肠蠕动;而对于食欲欠佳的肥胖患者,穴位埋线加重并不会抑制食欲,反而会促进代谢的恢复,增强人体免疫力。
改善新陈代谢:穴位埋线可以通过调节糖脂代谢改善肥胖并发症、单纯性脂肪肝状态、降低甘油三酯,从而调整异常脂肪代谢。
调节内分泌:女性肥胖大多与发生在青春期、孕产期、更年期等内分泌系统发生改变的时间段有关,同时可能伴有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等不适,通过穴位埋线,可达到调节内分泌水平的作用。
穴位埋线减重可加强局部塑形,特别对于减少腰围有显著疗效;同时具有单次作用时间长、就诊次数少的优势。肥胖病程长,穴位埋线可通过较强的刺激量及较长的刺激时间增强疗效,减少就诊次数,节省治疗时间。
【埋线后常见的正常反应】
食欲改变
全身倦怠
睡眠改变
症状加重
“排毒”反应
【注意事项】
埋线后局部出现酸、麻、胀、痛的感觉是正常的,是刺激穴位后针感得气的反应。体质较柔弱或局部经脉不通者更明显,一般持续时间为2~7天左右。
埋线后6~8小时内局部禁沾水,不影响正常的活动。
局部出现微肿、胀痛或青紫现象是个体差异的正常反应,是由于局部血液循环较慢,对线体的吸收过程相对延长所致,一般7~10天左右即能缓解,不影响任何疗效。
女性在月经期、孕娠期等特殊生理期时期尽量不埋线,对于月经量少或处于月经后期患者可由医生视情况‘辨证论治’埋线。
皮肤局部有感染或有溃疡时不宜埋线。肺结核活动期、骨结核、严重心脏病、疤痕体质及有出血倾向者等均不宜使用此法。
埋线后宜避风寒、调情志,以清淡饮食为主,忌烟酒、海鲜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如果埋线后局部出现红肿热痛者,请与医生联系,以做相应抗感染处理。